判断失眠的标准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及日间功能障碍等表现。失眠可能由心理压力、不良睡眠习惯、躯体疾病、药物因素或环境干扰引起,需结合症状持续时间和功能影响综合评估。
入睡困难指卧床后30分钟以上无法入睡,可能伴随反复思考或焦虑情绪。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清醒时间超过30分钟,导致睡眠碎片化。早醒是比预期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常见于抑郁相关失眠。日间功能障碍包括疲劳、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或社交能力减退,这些症状需每周出现3次以上且持续1个月才符合慢性失眠诊断标准。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合并频繁夜醒。
失眠的评估需排除咖啡因摄入、倒班工作等外部因素,并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多与疼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躯体疾病相关,或由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诱发。睡眠监测可记录实际睡眠效率低于85%的客观数据,但临床诊断仍以主观感受为主。短期失眠可能通过调整作息改善,持续症状需考虑认知行为治疗或短期药物干预。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有助于稳定生物钟,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卧室环境应保持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午后限制咖啡因摄入能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若自我调节无效或伴随情绪问题,建议到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尝试冥想或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来缓解睡前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