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心包炎的中医治疗可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等方法,常用药物包括丹参、黄芪、金银花、茯苓等,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放射性心包炎早期多见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胸痛固定、舌质紫暗。中医采用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配合针灸膈俞、膻中等穴位改善微循环。
放疗后常见气阴两虚,出现心悸气短、口干舌燥。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物可益气生津,辅以食补如山药百合粥调理体质。
急性期伴低热、胸痛灼热属热毒蕴结证。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可减轻炎症反应,需监测体温变化。
心包积液明显时选用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食疗。重度积液需结合西医穿刺引流。
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疗效,出现呼吸困难等急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