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休克病人尿量稳定在每小时多少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休克病人尿量稳定在每小时多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休克病人的尿量应每小时维持在至少0.5毫升/千克体重,作为评估肾功能和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如果尿量不足,可能提示体液补充不足或血液循环状态未改善,需要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1、休克对尿量的影响及标准
休克是因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可能损害重要器官功能,包括肾脏。尿量是评估肾脏灌注的重要标准。正常成人尿量约为每小时0.5-1毫升/千克体重。在休克时,每小时尿量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提示循环功能、血压、血容量异常,需要仔细评估原因并采取措施。
2、影响尿量的原因分析
血容量不足:休克可能因出血、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下降,尿量减少。应通过输液、补充电解质维持血容量。
血管收缩或低血压:休克引起血压严重低下,或因血管收缩药物过量导致肾血流灌注减少。同样会减少尿量,应调整药物剂量并改善循环功能。
肾功能损害:持续性休克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此时需进行详细诊断,必要时采取血液透析等方法保护肾功能。
3、如何改善尿量异常
液体复苏:通过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恢复循环血容量,改善肾灌注。
药物调节:若血压过低,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维持有效血压,从而促进肾血流。
监测与辅助治疗:通过导尿监测尿量变化;若液体复苏无效,应考虑血液透析以缓解肾功能衰竭。
维持尿量稳定是休克病人治疗的核心目标之一。休克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尿量、血压、电解质等指标,确保循环灌注改善。若尿量持续异常,建议立即联系医疗团队采取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查措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贫血的人去西藏会有高原反应吗

贫血的人去西藏更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因为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不足,影响氧气运输能力,而高原环境本就缺氧,两者叠加使身体更难适应。需要根据贫血的程度和类型加以预防,例如提前补铁或治疗贫血,同时在高原期间注意缓慢适应环境并采取必要的氧疗等措施。 1贫血对高原反应的影响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血液循环保障供氧。而贫血的人由于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在海拔较高、氧气稀薄的地方,如西藏,更容易感到缺氧,进而导致头痛、呼吸急促、乏力、恶心等高原反应症状。贫血者去高原地区,身体适应缺氧环境的能力比普通人差,严重贫血患者尤其需要格外谨慎。 2高原反应与环境适应性 除了贫血本身的影响,高原反应还和出发前的身体状况、进入高原的速度、适应过程等有关。如果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如飞抵西藏,很可能由于身体无法适应而加重不适。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也会进一步增加贫血者身体的不适感。 3应对措施和预防建议 ① 营养补充和贫血治疗:在前往西藏前,贫血患者应该先检查血液指标,明确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叶酸缺乏性等。如果是缺铁性贫血,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铁剂或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红枣等进行调养。重度贫血则建议推迟旅行,先采取药物或其他治疗。 ② 缓慢进入高海拔:建议贫血者选择步行或逐步上升的方式进入高原,以给身体时间适应环境,避免快速进入造成的高原反应。 ③ 辅助工具缓解:可以在医生建议下配备便携式氧气罐,在高原期间适当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④ 药物辅助: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如乙酰唑胺又称“高原安”,可增加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去西藏之前,贫血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方案。如果贫血比较严重,建议治疗后再前往高原地区。合理调整饮食、注意高原适应过程并借助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确保旅途健康安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