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以血管炎症和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包括呼吸道症状、肾脏损害及全身多系统受累。早期识别症状对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窦炎、肺部结节、血尿及神经病变。
1. 呼吸道症状
约90%患者首发症状为上呼吸道受累。鼻窦炎表现为鼻塞、脓性分泌物和鼻出血,可能伴随鼻中隔穿孔。肺部病变常见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胸部CT可见多发结节或空洞。部分患者出现声门下狭窄导致声音嘶哑。
2. 肾脏损害
75%患者会出现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急剧恶化。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血清肌酐可在数周内快速升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3. 全身多系统表现
眼部病变包括巩膜炎和眼眶假瘤,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或肌力下降。皮肤改变有紫癜、溃疡和皮下结节。约30%患者伴有关节痛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4. 诊断与鉴别
典型三联征包括上呼吸道、肺和肾脏病变。实验室检查显示ANCA阳性(PR3-ANCA为主)、ESR和CRP升高。需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感染性疾病鉴别。组织活检显示坏死性血管炎和肉芽肿性炎症可确诊。
5. 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是诱导缓解的基础方案,重症患者需甲强龙冲击治疗。维持期推荐利妥昔单抗或硫唑嘌呤,疗程至少18个月。血浆置换适用于严重肺出血或肾衰竭患者。生物制剂如美罗华对难治性病例有效。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需要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和呼吸科多学科协作管理。确诊后应立即开始免疫抑制治疗,延迟干预可能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肺功能和ANCA滴度,长期随访中注意预防感染和药物副作用。早期规范治疗可使5年生存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