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儿科编辑 医言小筑
51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手足口

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病毒传播快、免疫系统未成熟、群体接触频繁是主要诱因,预防需注重卫生隔离与疫苗接种。

1. 5岁以下儿童易感性解析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缺乏有效抗体。托幼机构中密切接触加速病毒传播,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含高浓度病毒。1-2岁患儿占报告病例的47%,3-5岁占38%,数据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年度流行病学报告。

2. 高发环境与传播途径

病毒在湿热环境下存活时间长,夏季发病率升高3倍。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是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内部二代感染率达52%。幼儿园暴发疫情中,平均每名患儿可传染6-8名密切接触者。

3. 预防与处置方案

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96%,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日常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患儿分泌物,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20秒。发病期宜进食温凉流食,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皮肤疱疹涂抹炉甘石洗剂。

4. 重症识别与医疗干预

持续高热超过3天、肢体抖动、呼吸急促提示可能进展为重症。临床治疗重症病例采用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2g/kg)、甲基强的松龙抗炎(1-2mg/kg)及甘露醇降颅压(0.5-1g/kg)三线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需要家庭与托幼机构协同,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7-10天。虽然多数患儿1周自愈,但EV71感染可能引发脑干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建议家长掌握"二摸三看"技巧:摸体温是否超过39℃、摸四肢是否发凉,看精神状态、看进食情况、看有无惊跳,出现任一异常需急诊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