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换晶体后遗症有哪些

关键词: #后遗症
关键词: #后遗症
白内障换晶体后遗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后囊膜混浊、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等。人工晶体置换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可能出现短期或长期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角膜水肿是术后常见短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等症状。手术过程中器械接触或超声能量可能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导致液体代谢异常。轻度水肿通常1-2周自行消退,严重者需使用5%氯化钠滴眼液或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辅助治疗。术后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有助于恢复。
后囊膜混浊是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的远期并发症,患者会感觉视力逐渐下降如同再次出现白内障。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后囊膜上增殖导致混浊,可通过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该操作门诊即可完成,术后视力可立即改善。定期复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
眼内炎是严重但少见的感染性并发症,表现为眼痛、视力骤降、眼睑肿胀。手术中病原体侵入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确诊后需紧急处理,包括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注射液、头孢他啶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前严格消毒和术后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降低风险。
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高度近视或术中玻璃体扰动较大的患者,表现为视野缺损、闪光感。人工晶体植入可能改变眼内结构,诱发视网膜裂孔。需通过巩膜外垫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视网膜。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检查眼底有助于预防。
继发性青光眼可由炎症反应、晶体残留物质阻塞房角或激素药物使用引发,表现为眼胀头痛、视力下降。需通过布林佐胺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严重者需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规范使用抗炎药物、避免长时间低头可减少发生概率。
白内障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避免污水入眼和剧烈运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复查眼压、眼底和视力情况。若出现持续眼红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诊。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有助于眼部恢复,避免吸烟和过度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