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频繁水样便、发热、呕吐和腹痛,治疗方法包括补液、调整饮食和使用药物。及时补液和调整饮食是关键,严重时需就医。
1.症状表现
小儿病毒性腹泻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主要症状为频繁的水样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可能伴有黏液或少量血液。患儿常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同时伴有呕吐和腹痛。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患儿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严重脱水时,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需立即就医。
2.治疗方法
补液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首要措施。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ORS)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饮食方面,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和乳制品。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道黏膜,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
3.预防与护理
预防小儿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水。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患儿使用的餐具、玩具应定期消毒。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或血便,需及时就医。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
小儿病毒性腹泻虽常见,但通过及时补液、调整饮食和适当护理,大多数患儿可较快康复。家长应掌握基本护理知识,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确保患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