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内膜炎能治好吗

63239次浏览

心内膜炎能否治好取决于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随有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贫血等疾病,还有患者总体的健康水平有关。但是一般80%-90%的心内膜炎,只要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应用抗生素,都是可以治好的,预后的效果也比较好,不会影响患者之后正常的工作生活。

心内膜炎是因病原体侵袭心内膜后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而该病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发病前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且有体质低下的情况。而患病后,可能会出现局部感染、心脏异常表现和栓塞症状,到后期还可能会演变为全身性感染。那心内膜炎能治好吗?
  一、心内膜炎能治好吗
  因目前临床上治疗心内膜炎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且手术技术发达,所以治愈率是比较高的。一般约80%-90%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只要在早期应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细菌进一步发展的话,治疗和预后效果都比较好。但如果是在早期忽视治疗严重性,且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的话,那么可能是无法彻底治好的,还可能会反复发作且有严重后果发生。
  二、影响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因素
  1.病情严重程度

  心内膜炎的治愈率和感染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如果是病情发展到后期,感染已经蔓延到全身,还引起了其他疾病的话,治疗起来就会非常麻烦。例如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发烧、贫血、精神不振和心脏功能变差的情况后,就无法进行手术干预。这时候,还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多项脏器功能受损。
  2.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
  如果是单纯性的链球菌心内膜炎和真菌性心内膜炎,临床上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对于本身就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贫血、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就欠佳。特别是心衰、肾衰者,治疗效果会更不好,也就无法达到临床上的治愈了。
  3.患者整体健康程度
  心内膜炎能否治好,还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关。对于体质较高的患者来说,积极应用抗生素治疗,易感性高,且能及时控制炎症。但是对于体质差的患者,可能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进行干预。

相关推荐

急性心内膜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发热、进行性贫血、全身疼痛、栓塞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心内膜炎怎么检查出来
怀疑出现心内膜炎时,首先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试验、尿常规检查等,能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CT检查等确诊疾病,明确病情的轻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实际上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侵袭了心内膜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的受累部位是瓣膜,但也有可能会累及室间隔缺损部位或者是心壁内膜。细菌随着血液进入心脏之后,如果瓣膜有炎症或损伤,细菌便会在此停留,并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该病。
心内膜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心内膜炎患者在饮食习惯方面,建议需要注意一下,首先,多吃一些清淡以及有营养的食物,建议多吃高蛋白食物;其次,忌吃那些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再者,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字后,多吃一些免疫功能方面的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心内膜炎并发症有哪些
心内膜炎治疗不及时,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栓塞、脑栓塞等栓塞现象,心肌脓肿,菌性动脉瘤;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神经异常等表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