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肾炎不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但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定期复查、合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肾炎恶化的风险。
1、慢性肾炎为什么可能导致尿毒症?
慢性肾炎是一种长期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主要由免疫紊乱、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引发。随着时间推移,慢性肾炎可能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肾脏过滤功能逐渐下降。当肾脏无法清除代谢废物和体内毒素时,会发展为尿毒症。进展的速度因人而异,取决于病因、病情控制程度以及患者是否遵循医嘱治疗。
2、如何预防慢性肾炎恶化?
药物控制:医生常推荐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降压药如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来延缓病情进展。长期服药需遵从医嘱,避免擅自增减药量。
饮食调节:减少钠摄入低盐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常见优质蛋白来源包括鱼、鸡蛋、豆腐,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监测和复查: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测试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3、如果慢性肾炎变重,该怎么办?
出现明显水肿、高血压或其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
肾功能严重下降时,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等进一步治疗手段。目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是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患者需重视疾病管理,定期复查、科学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尿毒症发生率,同时改善生活质量。遇到症状变化时,及时就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