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有哪些原因

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主要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控制钠盐摄入、规律运动、药物干预是有效管理手段。
1. 遗传因素
约30%-50%高血压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时子女患病风险增加2-3倍。特定基因如ACE、AGTR1等可能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建议有家族史者从30岁起定期监测血压,每半年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2. 环境因素
日均钠盐摄入超过5克可使收缩压升高2-8mmHg,加工食品、腌制食品含钠量较高。长期熬夜会扰乱褪黑素分泌,导致血管收缩异常。建议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mg以内,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
3. 生理异常
肥胖者每减重10kg可降低收缩压5-20mmHg,内脏脂肪堆积会分泌炎症因子损伤血管。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约60%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
4. 病理因素
慢性肾病导致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率每下降15ml/min血压升高10mmHg。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缺氧可致晨间高血压,这类患者晨起血压常超过140/90mmHg。需治疗原发病,肾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6g/kg。
5. 药物干预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适用于老年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适合糖尿病肾病者,利尿剂氢氯噻嗪常用于轻度高血压。用药需监测血钾和肌酐,联合用药时避免同类机制药物叠加。
管理高血压需要综合施策,除规范用药外,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加菠菜、香蕉等富钾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都有助于血压控制。血压持续超过160/100mmHg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