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大便失禁是怎么回事

妇产科编辑 医点就懂
14次浏览

关键词: #大便 #产妇

产妇产后大便失禁可能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经受损导致,常见于自然分娩尤其是难产或使用产钳助产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经可能受到过度拉伸或损伤,尤其是当胎儿较大或产程较长时。盆底肌肉的损伤会减弱其对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导致大便失禁。此外,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肛门括约肌的撕裂,进一步加重失禁症状。

2.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盆底肌肉的功能。妊娠期间,体内松弛素等激素水平升高,使韧带和肌肉松弛,便于分娩。但产后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的恢复可能滞后,导致控制能力减弱。

3.产后便秘或腹泻也可能加重大便失禁。便秘时,硬便对肛门括约肌的刺激可能导致其功能减弱;腹泻时,稀便更难以控制,容易发生失禁。

针对产后大便失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每天坚持练习,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可以有效改善失禁症状。

2.药物治疗,如使用止泻药或通便药,调节肠道功能,减少失禁的发生。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关药物。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失禁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肛门括约肌修复手术或人工括约肌植入术,恢复对排便的控制能力。

产后大便失禁虽然令人困扰,但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适当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