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的症状和危害是什么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量增多及不孕,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贫血和子宫增大。治疗需根据症状轻重选择药物、手术或保守管理。
1. 腺肌症典型症状表现为渐进性痛经,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加重,部分患者需依赖止痛药。月经量明显增多可能引发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子宫肌层增厚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引发尿频、便秘。育龄期女性可能因内膜环境异常导致受孕困难或流产风险增加。
2. 疾病危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长期慢性失血造成缺铁性贫血,影响全身供氧;盆腔粘连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痛;子宫结构改变会增加妊娠并发症风险。40岁以上患者需警惕症状突然加重,可能与病情进展相关。
3. 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激素疗法(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可缓解疼痛并控制病灶发展。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促进造血。
4.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无效或子宫显著增大者,具体方式有: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保留子宫)、子宫内膜消融术(适合无生育需求者)及全子宫切除术(针对已完成生育的重症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CA125水平监测复发。
5. 日常管理建议采用热敷缓解痛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注意补充高铁食物(动物肝脏、菠菜)和优质蛋白,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腺肌症作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建议每3-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和血常规检查。出现非经期出血或疼痛持续加重应及时就诊,排除恶性病变可能。计划妊娠者应提前进行子宫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